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自天宝十四年(公元755年)安史之乱闹起来后,李隆基还有他代表的大唐朝廷,那态度就是甭谈,就干仗平叛。可这仗打着打着,安史叛军反倒离长安越来越近,最后都占了洛阳,快到潼关了。把李隆基急得不行,砍了大将封常清、高仙芝,还逼着哥舒翰出潼关去把陕洛夺回来。谁成想,在皇帝这一通瞎折腾下,20万唐军差不多都折里头了,就连那倒霉的哥舒翰也给人抓了当俘虏。
这就使得长安被攻破、李隆基逃跑了,接着马嵬那儿发生了兵变,太子李亨在灵武登上皇位,把他爹弄得灰头土脸的,只能去当太上皇了。
以前干不过叛军,那是皇帝没本事。如今换了个新皇上,那大唐是不是就没问题了呢?
感觉好像成了——名将郭子仪、仆固怀恩等人没多久就给李亨带来了一场香积寺的大胜仗。在这场血与肉、刀与矛的实打实的激烈战斗中,唐军杀死了六万多的叛军,接着迅速席卷关陕地区,夺回了长安、洛阳,迫使安庆绪仅领着一万三千残兵逃往邺城(现今河北临漳)。
这会儿唐军要是接着猛追猛打,把叛军一下子全都干掉那简直是理所当然的。可李亨不乐意啊,为啥呢?原来在之前的打仗过程中,像郭子仪、李光弼这样的有名将领多次立下大功,已经有点功劳太大让主子不安的感觉了。要是再让这些人把叛乱完全给平定了,那还不得翻了天?到那时候,恐怕就算天下再大,都没个地方能让李亨安稳坐着了。
难道他李亨把一个安史之乱给平定了之后,还能干看着再出现好多像安史之乱这样的事儿?
那李亨就整出些幺蛾子来——说各路追兵里不光有9个权势挺大的节度使,像郭子仪、李光弼这些人那可都是功臣,让谁去指挥别人都不太妥当。那咋整呢?李亨最后想出个特牛的点子,干脆就不设主帅了,大家各自打各自的得了。
好几十万的唐军去北边平定叛乱,这可不是几十个小混混在街头打架斗殴,还各自为战呢!别说是郭子仪那些有名的将领会质疑了,李亨自己都觉得自己这事办得太离谱。接着,一个更为牛掰的主意出现了,他让大宦官鱼朝恩当观军容宣慰使,到前线去协调各个部队打仗。
这么一搞,郭子仪、李光弼、王思礼、李嗣业这些身经百战的名将,都得听从一个太监的调遣。要知道,宦官那可是皇帝的奴才,宦官立了功就等于是皇帝立了功。要是把安史之乱给平定了,那最大的功劳不就成了李亨的啦?
要说这鱼朝恩啊,他在贪污受贿、抢夺权力、陷害好人这些事儿上,那绝对是顶尖的行家。可要是让他去指挥作战……那还不如让郭子仪他们自己各打各的呢。
在鱼公公那堪称天才的指挥之下,声称有六十万之多的唐军,不出所料地在邺城遭遇惨败。这下子,轮到史思明发起追击了,并且他的目标直接对准了洛阳。
要是洛阳再给丢了,那李亨可就没地方待了,说不准还得像他爹那样再跑一回。在这性命攸关的时候,李亨总算不敢再瞎折腾了,这才心不甘情不愿地让李光弼去当朔方节度使、天下兵马副元帅,还让他管着各个节度行营,这样李光弼就成了实实在在的平叛军队主帅(天下兵马元帅是皇子挂个名罢了)。
那李光弼着实没让人失望,一转身就整出个河阳大胜仗,把唐军那消沉的态势给完全扭转过来了。
香积寺那一仗,那是郭子仪跟切菜似的把敌军打得落花流水,这才取得了胜利。而河阳之战呢,李光弼那是连敌军和自己人都算计,还拿刀逼着自家将士往前冲,就这样才把这仗给打赢了。
实际上在邺城一战刚开始的时候,唐军那是相当厉害,在卫州(就是如今河南的卫辉)、愁思岗(在河北临漳西南那块儿)等地方好几次打败了叛军,杀了差不多10万人。这使得安庆绪只能被困在邺城,没办法了,只好向史思明求救。
紧接着,史思明领着13万人往南进发,在安阳河(就是如今的洹河)北边跟唐军展开决战。本来呢,唐军不管是兵力方面,还是装备方面,连士气方面都有着绝对的优势。哪想到开打的时候,突然间刮起了沙尘暴,大白天的,差不多啥都看不见了,结果两边的军队都乱了套,大败而逃。
但问题在于,叛军那边就史思明这一个头儿,他喊上几嗓子,再砍几颗脑袋,那溃败的军队就不再乱了。然而唐军这边呢?鱼公公平常倒是能显摆显摆威风,可到了这生死攸关的时候,谁会理会这种没什么本事的家伙?那九大节度使只想着带着自己的手下赶紧往家溜,反正就是别人死没关系,自己可不能死。
史思明使劲追赶攻击,唐军要是不失败得一塌糊涂那才稀奇呢。
于是当李光弼成为平叛军的主帅后,所面对的情况是这般——唐军对友军的提防比对叛军还厉害。只要瞅见友军,立马就觉得是来给自己使绊子的。
这样的队伍,用不着叛军动手,自己就能先闹起内部矛盾来。
原本在安史之乱发生三年后,唐军是有契机能够一下子把叛乱给平定的。然而李亨一通瞎折腾,致使这个进程又被耽搁了五年,好几百万人就这么丢了性命。
更为糟糕的是,众多唐军兵士对李光弼的上任,持不欢迎的态度。
从李亨在灵武登上皇位一直到邺城之战开始前,郭子仪一直是唐军,特别是朔方军实实在在且深受军心拥戴的统帅。为啥这样呢?一方面是这老郭打仗厉害,总能获胜;另一方面是这老头性子好,招人稀罕,对谁都一脸笑,啥都答应得痛快,偏偏唐军里那些傲得不行的骄兵悍将们就像顺毛驴似的,就服老郭这套。所以在郭子仪手下,每个人都拼死效力,将士们都心甘情愿,打仗的时候都特别卖力。
那李光弼的行事风格,正好跟郭子仪不一样。这没啥稀奇的,郭子仪是华阴郭氏出身,他家世世代代都当官,在当时那可是顶尖的豪门大族之一,到处都是他的门生和旧部下。就算郭子仪不是个和善的人,是个凶恶的老头,敢跟他对着干的人也没几个。但李光弼可就不同了,他是契丹人,他爹那辈还在大草原上砍人头、当首领呢,想跟郭子仪似的让各地英雄一见面就服气下跪,这种美事也就只能在梦里想想了。
关键是,史书里讲李光弼“幼持节行”、“严毅有大略”(《旧唐书·卷一百一十·列传第六十》),说白了这人就是个整天板着脸、跟处女座似的、特别爱较真儿。要是说郭子仪当主帅就是负责打仗,别的都装作没看见,那李光弼可就不一样了,连吃喝拉撒都得立下硬规矩,搞不好进门先迈左脚都得挨二十军棍。
这谁能扛得住啊?本来在邺城吃了大败仗后,唐军就人心不安,这下可好,李光弼一来,唐军反倒更加军心动摇了。
李光弼咋整呢?
好解决,他拿手的一件事儿,就是用刀子来表明态度。
听说李光弼要来了,朔方那些大大小小的军头们就先凑一块开了个小会。左厢兵马使张用济讲出了大伙的想法——要不咱们把这家伙赶走,再把敬爱的郭大帅给接回来呗。但咋操作呢?结果一帮憨大兵还没商量出个啥来,李光弼就领着
500
河东骑兵,趁着夜里赶到了朔方军里,随便找个由头就把张用济给杀了,还把脑袋挂在辕门上示众。
这一下把一群蛮横的将士给惊住了,就连那如钢铁般的朔方军里排第二的仆固怀恩都赶忙服软:大哥,您真厉害,我们服气了。
立威把自家地里的庄稼给镇住了,硬汉李又打起了别人家地里苗的主意。然而,史思明没让他有机会把全军整顿好,在乾元二年(公元
759
年)九月,很快就集结了大批兵力向南进发,目标直接对准了洛阳。
要想保住洛阳,那得先护住汴州(就是现在的河南开封)。可麻烦的是,汴州的守将许叔冀同样是节度使,对李光弼不太服气。要是时间充裕,估摸李光弼肯定会琢磨着把许叔冀的脑袋给挂到辕门上展示一番,然而时间紧迫啊!既然硬来不行,那就只能先想办法把他哄住再说:
“大夫要是能把汴州守上十五天,我就会带兵过来援救。”
(源自《资治通鉴·卷二百二十一·唐纪第三十七》)
救啥呀!要守住洛阳就得守住黄河,黄河沿线的重要地方那可不少,李光弼手里的兵根本就不够用。别说是十五天,就算过了一百五十天,他恐怕都没工夫去管许叔冀是死是活,所以也就只能能忽悠一阵是一阵了。
不过老许那可是个经验丰富的老将,才刚在邺城吃了大败仗,对友军的不怀好意心里清楚得很。所以在那满嘴瞎扯的李光弼跟前,许叔冀特别坚决地表示要和城池共存亡,可等李光弼一走,他连犹豫都没犹豫一下,就干脆地向史思明投降了。
书穿末世我只想囤货 一人之下:吃货无敌鲶鱼王 和毓 婚姻到底给了女人什么 扛着锄头带着啊黄勇闯修仙界 媚心难舍 疯批公主杀疯了,众卿还在修罗场 重返1999倾听雨声,弥补遗憾 斩神:我秃了,也强了! 综漫:沢田家的弟弟君 人在星铁,但是寰宇蝗灾 修仙反派系统 小师弟明明超强,却过分低调 时光迷城:寻找史前文明 录笔无三 中年悸动:彼岸生花 下庄生活 四合院:娶了秦淮茹后我渣了 一体双魂,但我是最强那一个 魂穿灾星,看我如何发家致富
听说她在占卜,他捧着手眼巴巴的就过来了爱卿,你给本君算算,今晚是本君睡了国师呢?还是国师睡了本君?她哆嗦了一下,一脚就踹了过去谁都不睡!她今晚就阉了你!!重生前,她是惊才绝艳的大占卜师,重生后,她还是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的一品国师,可是,她算了两世,却没算到自己这一世会犯桃花国师大人,不好了,帝君来了!卧槽!她一下子就从八卦盘里站了起来他来干什么?他不干什么!那就好那就好!她狂抹一把额头上的冷汗。小太监欲哭无泪可他说了,今晚他夜观星象,是个鸾凤和鸣...
...
一个集合口袋妖怪,数码宝贝等等游戏,动漫的游戏正式登陆全球,谁才是最强的训练家,谁才是游戏里最强的宠物,且看罗炎称霸漫兽竞技场,一步一步从无名小卒爬上神坛。...
...
朱慈烺此贼比汉奸还奸,比额李自成还能蛊惑人心!闯王李自成立马虎牙山,遥望东南,感慨万千。慈烺此子忤逆不孝,奸诈凶残,简直是曹操再世,司马复生,让他当了皇帝,全天下的逆贼奸臣刁民一定会想念朕的!大明崇祯皇帝于明孝陵前,痛哭流涕。我冤枉啊!我洪承畴真的不是朱贼慈烺的内应,我对大清可是一片忠心啊!大清兵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