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重点讨论的是改名字,“学院”听起来就比“大学”低一个层次。
按理说,直接叫京城广播大学好了,可有人觉得“广播”只是传媒的一种方式,不够全面,应该叫华国传媒大学,和国际接轨。
也有人表示反对,“广播学院”在国内深入人心,这个牌子具有历史和纪念价值,丢掉非常可惜。
“广播大学”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体现新旧校名之间的传承关系。
为了一个名字,广播学院以校长的名义向学校的知名校友或社会名人发出两百多封的征询函,征求大家的意见。
校方认为征询知名校友的意见是对他们的尊重,这些校友在社会上有着不小的影响力,对学校的发展有所助益。
林子轩和慕姗姗自然接到了信函。
这次参加校庆一方面是为母校升级大学助阵,另外也是为了改校名的事情。
林子轩觉得叫广播大学就挺好,有亲切感,传媒大学听起来高端大气上档次,但总觉得少了点什么。
校领导和在校学生肯定希望用“传媒大学”,只有他们这些早就离开学校人喜欢原来的称谓。
因为那代表着他们一去不返的青春年华。
九月二十日上午,林子轩和慕姗姗开车来到京城广播学院,在图书馆上悬挂着一条欢迎知名校友的红色横幅。
上午是一场校友欢迎会,中午吃饭,下午休息,晚上是学生举办的文艺晚上。
在学生会学生的引领下,他们来到欢迎会的会场,现场来了五六十人,两人被安排在第三排,前面是一些老同志。
林子轩认识其中的大部分人。
有退休的老领导,也有正在岗位的实权干部,以及教书育人的老教授,还有不少华国电视台的著名主持人和媒体记者。
广播学院这几十年培养了大批人才,在广播系统内基本上是广播学院的天下。
林子轩看到了崔永元,打了招呼,他早已脱离广播系统,和那些人不怎么熟。
十点钟,校长带着一众校领导前来,和大家寒暄一番。
一位副校长介绍了当下学校的筹备情况。
改名的事情需要尽快定下来,因为要得到教育部门的批准,教育部会派人审查学校的各项指标,一共有三次审查,全部合格后才能升级为大学。
“希望各位校友同心同力,让我们的广播学院再创辉煌。”副校长慨然道。
学校重视知名校友,不仅是因为这些人在社会上的影响,还有校友的捐赠。
有的校友是企业家,捐款建座教学楼,既能为学校发展做贡献,还能留名。
此次校庆邀请大家前来,就有这个意思。
校友捐赠是学校的一项收入来源,并不稀奇,在西方,很多大学的教学经费主要依靠的就是校友捐赠。
林子轩和慕姗姗来之前商量过,以他们的名义向学校的播音主持专业捐赠一千万人民币,用于教学设备的更新。
同时建立一个助学基金,今后每年提供五十万元资助贫困学生。
之所以要求的这么详细,主要是为了把钱用在该用的地方。
两人是播音主持专业毕业,捐赠给院系理由充分,购买教学设备比建造教学楼更实际,助学金虽然不多,胜在每年都有,细水长流,能直接帮助学生,而不是搞所谓的形象工程。
吃了中饭,校方安排了招待所供众人休息,也可以选择回家。
薄荷嗓 狮子联萌(提米的战斗) 九五登天路 邂逅 将军,王爷又病了 你是一颗甜牙齿 末日杂货铺[废土经营] 徒儿他又撩又野 论一个黑粉的自我修养 主母要和离 被豪门幼崽找上门 嫁纨绔(重生) 他的小玫瑰 极品修真狂少 重金求子被套路 对门邻居不正经 战栗 [红楼]贾璋传 人类皆伟大 拜托,我和老婆契合百分!